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杜牧〔唐代〕

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
苍山翠柏间百鸟飞来飞去,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生活水乡山寨中。
深秋的雨就像帘幕一样笼罩千家万户,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
内心里怅惘无缘见到范蠡,只好掠过树木凝望太湖东。

注释
此诗作于文宗开成(836-840)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城东有宛溪,城东北有敬亭山。城中开元寺,原名永乐寺,东晋时建。
人歌人哭:指人生之喜庆吊丧,即生死过程。《礼记·檀弓》:“晋献文子成室,张

展开阅读全文 ∨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六朝留下的文物已草蔽连空,只有这淡远的天空和飘忽的白云依旧古今相同。
苍山翠柏间百鸟飞来飞去,世世代代生活水乡山寨中。
帘幕外千家承受连绵秋雨,日落西山传来悠扬的笛声。
内心里怅惘无缘见到范蠡,只好掠过树木凝望太湖东。

注释
⑴宣州:唐代州名,在今安徽省宣城县一带。开元寺:建于东晋,初名永安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名开元寺。水阁:开元寺中临宛溪而建的楼阁。宛溪:又叫东溪,在宣州城东。
夹溪居人:夹宛溪两岸居住着许多人家。
⑵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文物:指礼乐典章。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诗一开始写登临览景,勾起古今联想,造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这种感慨固然由登临引起,但联系诗人的经历看,还有更深刻的内在因素。诗人此次来宣州已经是第二回了。八年前,沈传师任宣歙观察使(治宣州)的时候,他曾在沈的幕下供职。这两次的变化,如他自己所说:“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这自然要加深他那种人世变易之感。这种心情渗透在三、四两句的景色描写中: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写于开成三年(838),当时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这首诗是他游开元寺,登水阁时的所见所闻及触景所发而作的。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
2、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简析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抒写了诗人在开元寺院水阁上,俯瞰宛溪,眺望敬亭山时的古今之慨。全诗节奏轻快,语调流走,给人爽利的感觉。明朗、健爽的因素与低回惆怅交互作用,体现出杜牧诗歌拗峭的特色。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27篇诗文  44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白头吟

李白 李白〔唐代〕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归 一作:羞)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固 一作:本)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十五夜望月

王建 王建〔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