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血书
杨涟〔明代〕
涟今死杖下矣!痴心报主,愚直仇人;久拼七尺,不复挂念。不为张俭逃亡,亦不为杨震仰药,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
打问之时,枉处赃私,杀人献媚,五日一比,限限严旨。家倾路远,交绝途穷,身非铁石,有命而已。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
惟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杨涟如今将死于狱杖之下!一片痴心来报陛下,因为耿直而被奸人仇视;豁出性命已久,不再有什么挂念。面对奸党当政,不愿像汉代张俭那样到处逃亡,也不愿像东汉杨震一样服毒自尽。想以这条性命来报答朝廷,不及顾念妻儿哭泣哀痛。
刑讯逼供之时,被冤枉定为贪赃之罪。狱吏为了献媚,发下严格的命令,每五日便来追赃。家庭倾覆,归路已远,故交断绝,穷途末路,我的身体也不是铁石所做,只是豁出性命一条而已。拷打折磨,难道不也是天恩吗?一生躬行仁义,最终死在诏狱,不能说没有死得其所。对上天和别人还有什么怨恨吗?
只因我身担御史的职责,曾经受过先帝顾命,孔子(应是曾子)
简析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被捕受刑前的慷慨陈词。文中首先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痴心忠诚,不惜牺牲生命以报答君恩,同时明确自己并非因私欲逃避或自杀,而是为了坚守正义和原则,甘愿接受朝廷的审判;接着直陈当时政治环境的黑暗,表明自己虽死犹荣,无愧于先帝和祖宗,可以坦然面对天地和后世子孙;最后说对自己身体的牺牲并不在意,只愿国家强盛、皇帝圣明、百姓安乐。全文情致悲壮、意志坚定,充满爱国主义热情,堪称忠臣烈士之绝唱。
杨柳青
吴承恩〔明代〕
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青。
壮岁惊心频客路,故乡回首几长亭。
春深水涨嘉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
谁向高楼横玉笛,落梅愁绝醉中听。
客中除夕
袁凯〔明代〕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田舍翁之子学书
《贤弈篇》〔明代〕
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告其父曰:“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而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召姻友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书帖。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氏伙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呜呼!世之学者偶一解,辄自矜有得,不欲更进,殆类是也。